新闻中心 分类
NGSPORTS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3-10-03 10:11:16 浏览次数:

  “加快酒泉、嘉峪关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形成甘肃东西两翼齐飞的经济增长新格局。”这就是甘肃区域发展战略中“两翼齐飞”中“西翼”的宏伟构想。

  这一战略构想,彰显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远见卓识和紧跟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眼光。

  这一构想的实施,使“西翼”重要组成部分酒泉发生了巨变。

  一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在绿色浪潮中酒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地形上说,酒泉四周的天山山脉、祁连山600720)山脉、阿尔金山山脉遥相呼应、并肩耸立,疏勒河谷在酒泉大地上蜿蜒千里,从东向西穿越而去,正好在玉门、瓜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状”地形。从气象上讲,西伯利亚的高压气流受巍巍祁连的阻挡,便从嘉峪关以西的开阔地带进入疏勒河流域,沿玉门、瓜州向西,越敦煌奔楼兰,这就是著名的气流“狭管效应”。

  酒泉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可以说地蕴天成。不仅有与北美风库、北欧风库、极地风库齐名的“世界风库”瓜州和“世界风口”玉门,还有肃北马鬃山、阿克塞当金山等风能聚集带,风能资源总储量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七分之一,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在一万平方公里的可发电区域内,不占耕地,没有拆迁,无灾害气候,没有破坏性风速。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可开发利用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属国家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酒泉地处新疆、青海、内蒙古三省区交汇要道,与三省区风能资源储备丰富地区运输半径在800公里左右,有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独特区位优势。

  早在1996年,酒泉就开始了风电产业发展的试验开发和实践探索。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为加快风电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酒泉紧紧依托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把风电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得天时、地利与人和,国家把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选择在了酒泉。2009年8月8日,各路风电建设大军汇集在骄阳似火的玉门昌马戈壁上,随着省委书记陆浩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共同启动按钮,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宣告在酒泉开工奠基。

  酒泉风电进入了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实施阶段,迎来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打造甘肃经济腾飞的坚硬“西翼”,是酒泉的使命与光荣,同时也成为检验酒泉各级干部大局意识、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的“试金石”。

  “200”与“50”,是去年酒泉领导班子刻骨铭心的两个数字。2009年6月,省委陆书记在会见香港记者时表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以后,全省2009年建成200万千瓦风电装机,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实现50亿元,而这一重任就落到了全省新能源建设及装备制造业的主战场酒泉肩上。

  实现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和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是酒泉担负“两翼齐飞”重任后遇到的第一个攻坚战。当从省委、省政府领导那里领来军令状之后,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到年底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到11月份,酒泉将进入漫长的冬季,风电场的作业又都在空旷的戈壁滩上,严寒、风雪、冰冻将给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按常规进度来看,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酒泉风电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到2005年全市风电装机只有6万千瓦,2006年有11万千瓦,2007年有41万千瓦,到2008年才达到51万千瓦,要实现200万千瓦的装机任务,意味着当年要新增装机150万千瓦,至少超过过去12年累计装机的3倍以上;装备制造业过去在酒泉几乎是空白,2008年8月才有首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动工建设,2009年8月首台风机下线,尽管包括全国整机组装、风叶制造业绩前三名在内的29家上市公司落户酒泉,但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意味着将超过全省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前三名的总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在“铁人精神”和“航天精神”的故里,过去创造了无数奇迹,现在也依然能够创造出奇迹。

  在酒泉碧蓝的天空下,亘古宁静的戈壁荒原机声隆隆,吊塔林立,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车间里,焊花飞溅,行车穿梭,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挥汗如雨........

  几十家全国最顶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齐集酒泉;几十户“国字号”的建设集团开进了茫茫戈壁;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建设大军在这里战严寒、攻风电。

  华电集团10万千瓦国产化风机示范项目20天核准批复建设;金风科技002202)自从去年8月8日风机下线)从开工建设到首台叶片出厂只用了99天,年内实现生产风机叶片300幅;华锐科技从开工建设到首台风机出厂只用了110天,50天生产300台1.5兆瓦风机,全国陆地首批两台3兆瓦风机成功下线亿元的奇迹;黑崖子风电场敢干不蛮干,敢为有所为,创造了在寒冷的北方冬季施工的优良业绩;中节能创造了一天浇筑5个风机基础的工程记录......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到2009年年底酒泉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达到了22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169万千瓦,是前12年装机总和的3.3倍;风电装备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64亿元,是全省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存量的80%。

  2009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长徐守盛和部分省级领导在酒泉参加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装机突破2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双突破”庆典和四个下线仪式、两个签字仪式、一个奠基仪式,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省委陆书记饱含深情地说“这不能只说是酒泉速度,应该是酒泉奇迹”。

  2010年1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致信酒泉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酒泉新能源建设实现“双突破”作出重要批示,陆浩指出:“双突破”使我省风电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为我省的新能源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我们国家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酒泉各级干部群众用“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为省委、省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进入五月,和风拂过酒泉大地,万木葱茏,百花争艳,新能源基地建设的一个个喜讯犹如鲜花在春风里依次绽放: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挂牌;华锐科技5.0兆瓦特大型风机项目奠基,标志着全国乃至全世界陆上最大的风机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率先启动;华锐科技3.0兆瓦陆上风机和金风2.5兆瓦的大功率风机成功下线幅叶片交付使用;中复连众3.0兆瓦风机叶片成功下线兆瓦风机即将投入生产......所有这些,标志着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开始升级换代,也使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4月26日,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再传捷报,自去年8月风机下线个月的时间里,酒泉风电装备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0.48亿元,相当于我省去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存量80亿元的1.25倍。

  与此同时,风电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自5月12日以来,更是每天以2万千瓦的速度在增长,至5月20日,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装机268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48万千瓦,占2010年累计装机计划的52%。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正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在这一份份喜悦与收获里,凝结着广大建设者的确汗水和艰辛,体现了酒泉人民“铁人”般的冲天干劲和不懈追求、永攀高峰的豪迈气概,更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酒泉的生动体现。

  酒泉各级干部群众并没有因为去年底实现“双突破”而放慢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步伐。因为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到基层干部群众,从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工地车间普通的建设者,都深深知道,实现“双突破”只是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迈出的关键一步,今后的路更长,任务也更加艰巨。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装备企业,在去年取得“双突破”的基础上,都摩拳擦掌,鼓足干劲,准备攀登新的目标确保2010年9月完成风电装机516万千瓦,实现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100亿元。

  2009年12月28日,刚刚参加完“双突破”庆功大会的风电建设及装备制造企业各路大军,铠甲未解,征尘未洗,又秣马厉兵,整装待发,再次吹响嘹亮的冲锋号角。

  元旦刚过,市委就接连召开几个重要会议,提出了分解任务、开足马力、倒排工期、逐户落实的要求,发出了新能源基地建设新一轮攻坚战的总动员令。

  瓜州在行动。1月21日,瓜州召开风电建设攻坚年誓师动员大会,组建了17个风电攻坚突击队,排列整齐、雄姿英发、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玉门在行动。在冰雪尚未消融的玉门昌马风电场上,参与玉门风电场建设的7家风电企业,从酒泉市和玉门市领导手中郑重地接过“攻风电战百万”的战旗......

  肃州在行动。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自我加压,提出了“保2增3”目标,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重点项目推进组,力争生产风机及配套产品2000台(套),工业园区实现各业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3亿元

  2月10日,一场漫天大雪让酒泉大地银装素裹,寒雪天气并没有阻挡住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生产建设的步伐,一踏入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就让记者立即置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中。

  在酒泉新能源产业基地生产出第一台风机的甘肃金风风电设备公司风机总装车间里,机声轰鸣,行车穿梭,5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刚刚吊装完一台组装风机的组装组组长胡彦军告诉记者,这是企业今年生产的第60台风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组的工人就没有休过节假日。

  进入2月份以来,华锐风电科技甘肃有限公司每天都有5-6台风机下线,春节期间,华锐甘肃公司完成了100余台风机的生产任务。“春节来临,尽管大家思乡心切,但今年的任务重,公司决定春节期间仍正常生产”正在忙着安装轮毂的大连小伙子张海军停下手中的活说。

  在中材科技酒泉风机叶片公司,工人们正将刚刚生产好的一幅叶片推出车间的大门,生产好的上百幅叶片,好似一架架停在机场跑道上等待起飞的飞机,在雪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据公司副总经理茹思平介绍,目前,公司8条生产线小时就有一幅风机叶片下线。

  千里戈壁,寒风呼啸;建设工地,满天飞雪。春节长假刚过,记者看到,大唐玉门昌马风电公司、中节能甘肃港建公司、甘肃华电、甘肃洁源、华能甘肃、中海油、甘肃中电等多家项目建设单位已全部开工,“战严寒、斗风雪、攻风电”的彩旗到处迎风飘扬。各企业纷纷采取用温水搅拌、为运输车辆“穿棉衣”、搭帐篷、点火炉,克服严寒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工作场面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铁人”战天斗地的壮举。

  中海油新能源玉门风电有限公司酒泉风电场建设中吊装工作面最多的风电场,组织了3个吊装队伍,刷新了一天完成6台吊装任务的纪录。

  5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玉门采访时,玉门市委书记詹顺舟略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截至日前,玉门累计完成风电装机151.6万千瓦,其中并网发电51万千瓦,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中国新能源600617)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2009中国新能源百强县”榜上名列第二。

  5月17日,记者驱车瓜州大地,从桥湾古城到干河口数百公里广袤的戈壁上,处处可看到风电场建设的火热场景。在中广核干河口第一风电场的建设现场,17台银白色风机已高高矗立在我们面前,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吊装第18台风机。项目负责人叶亚峰介绍,为确保6月底干河口第一风电场竣工投产,现在人员、设备已全部到位,工人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吊装。和甘肃中广核一样,华电新能源、中国水电、国投华靖等16家风电项目建设单位目前也全部进入紧张施工阶段,3000多名工人正奋战在风电建设一线,抓工期、抢进度,以确保今年380万千瓦装机目标任务的完成。

  无论是风电场,还是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每天都在刷新着新的建设速度和纪录。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都有诞生奇迹的惊喜。

  2009年11月,在“双突破”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顶风冒雪来到风电建设现场亲切看望慰问了建设工人;在风电装备制造车间详细了解风机、风叶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并指出“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毫不动摇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力搞好示范项目”。

  酒泉是总理生活工作了12年的地方,对酒泉的发展始终有着特殊的牵挂。元旦刚过,委托国务院参事室对酒泉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等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表达了深切关怀。3月7日,在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总理又关切地询问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关于风电产业、敦煌生态治理、保护祁连山雪线及玉门炼油储备等情况,对李建华提出的建议一一记下,对酒泉风电建设寄予厚望,认为风机会像“白色森林”一样。

  去年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工之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有感而发,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十六字令》,用诗词的方式,为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呐喊鼓劲。

  风樯倾楫摧谁逞凶?翻江湖山呼海啸涌风龙卷寒流天伤农飞砂石良田荒漠壅风千帆竞渡你发功力无穷避害可利用风巨轮降伏变电能取不尽清洁可再生风不教狂飙度玉门赛三峡河西展新容作为“两翼齐飞”战略最高决策者,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用大量的心血倾注羽毛暂丰的“西翼”,每过十天半月就要询问新能源基地进展情况,去年下半年,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五下酒泉,甚至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生产车间和建设工地,看望慰问风电建设者。最近陆书记又对酒泉加快大型风机示范项目专门作出批示:“这是一件好事,这标志着酒泉风电装机向大型化推进,并将成为二期主力机型之一。NG体育APP下载风电发展正逢其时,要乘势而上。”

  今年五月对酒泉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月份,在新能源建设收获着一份份喜悦的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如同春风吹来,给风电建设者带来了振奋与信心。特别是《意见》对发展新能源产业从政策层面上予以坚定支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加快建设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的风电、以敦煌为重点的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以上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基地,配套建设稳定风电送出的电源项目”,给正在快速发展的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酒泉市委迅即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意见》精神,近日又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市委书记李建华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风电企业纷纷表示,要抢抓机遇,开足马力,加速生产,为早日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作贡献......

  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关怀,给风电建设者以无穷的精神动力,而酒泉各级组织周到的服务,又为风电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难题。酒泉市委成立了风电及配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行了市委常委牵头、相关领导参与包挂产业链,以条为主的工作推动机制。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施工现场督查建设进度,改善道路、供电等建设条件,帮助装备制造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无论是肃州区领导亲自上门给企业送上开工手续,还是瓜州“一卡通”的办事效率以及玉门市的优惠政策、干事环境,都是风电企业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春节期间,甘肃大唐玉门风电公司等5家风电企业专程给酒泉市委、市政府送来了《感谢信》。

  在市委书记李建华的构想中,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不仅仅是连片成排、迎风舞动的一组组风机,而是对酒泉经济转型、长远发展有着更为深远影响的蓝图,这就是:坚持以风电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电源建设、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后处理等“6+2”产业群协调发展。用他的话说,风电场建设在新能源发展中处在龙头和关键位置,必须坚持适度超前,规模发展,以风电促电网、以风电促调峰电源、以风电促装备制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风电为牵引的思路,率先推动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按照徐守盛省长关于风电装备制造要理性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酒泉装备制造产业园始终坚持引强做大,目前,入驻的29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中,有上市公司13家,中央企业8家。其中:国内风机总装排名前三的华锐科技、金风科技、东汽集团和叶片制造排名前三的中复连众、中航惠腾、中材科技全部落户园区。这些企业建成投产,又吸引了机舱罩、法兰轮毂、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一大批配套项目入驻园区。

  光电开发,潜力无限。2009年8月28日全国首座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在敦煌开工奠基,12月30日已有1兆瓦建成实现并网发电。目前,敦煌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今年6月可实现并网发电;全省首个“金太阳工程”项目,金塔2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今年10月将并网发电;华电集团5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力争下半年核准开工建设;金塔100兆瓦大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批复核准。

  电网建设,破解“输出之困”。在风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网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其它地方程度不同的遇到这个问题,酒泉也同样要面对。2009年8月1日,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据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永平介绍: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西北电网实现五省联网的一个关键性工程,投资规模相当于甘肃省“十五”五年电网总投资。目前,分布在瓜州、玉门、肃州境内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进度,9月底可全部建成运营。这项工程建成后酒泉新能源上网难的问题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破解。

  实施“两翼齐飞”战略,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酒泉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硕果,2009年实现了“五大突破”。除风电装机和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分别突破200万千瓦和50亿元,达到220万千瓦、64亿元外。移民工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去年省上各口预算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一年争取到省上额外下拨的移民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是2008年度的11倍;GDP突破300亿元,达到321亿元,增速全省第一,总量全省第二;财政收入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当年翻番,在全省的位次由近年来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二位,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以目前国家每千瓦风电1万元的平均投资成本估算,到2015年全市仅风电投资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投资在150亿元左右,风电及相关联的750KV网架、千万千瓦级配套电源建设,将促使酒泉年均经济增长10%以上。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按照风电机组满负荷发电23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230亿度左右,相当于每年节约煤炭9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同时,大规模的风电场将形成荒漠、绿洲、风车构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新的旅游景区供游人参观,还可减少自然风速对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的影响。风机制造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行业,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将形成巨大的风电设备制造、研发和相关的配套企业在我市落户,带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子电器行业、管理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将带动大规模的就业。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5万千瓦风电场建设新增11个就业岗位算,到2015年能新增就业岗位2500人左右;1万千瓦风机的维护按2.5人计算,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建成后,可吸纳2500人左右;水电调峰企业以每个梯级电站40人计,能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左右;煤电调峰企业以每100万千瓦300人计,能新增就业岗位3000人左右;按酒泉每年装备制造生产能力300万千瓦计算,可新增就业岗位5000人左右,运输和其他辅助产业可吸纳就业1万人左右。总计到2015年风电及相关产业可解决和带动两万人或更多人的就业。

  2009年,肃州区新增就业1万余人,其中直接从事风电装备制造的有7000多人,人均月工资1200元。已经成长为甘肃金风总装调试的酒泉本地人李超告诉记者:“酒泉风电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比较好的就业机会,2008年我从华北科技学院毕业后,来到金风工作,可以说是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了我的梦想。现在,我有七八个同学都在本地风电企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仅运输风电装备的车辆,每天就有500多台。正在等待装运风机的肃州区西峰乡中深沟村村民杨东高兴地说:“风电产业园让我们有活干,现在我再不用东奔西跑地联系货物了,在家门口就有运不完的货。”

  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